工业物流概念及理论基础 工业物流最早产生于美国,它的理念:以集中采购为主,零部件加工为核心,为工业企业产品出口搭建平台,仓储、运输、配送企业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降低企业间的互动成本,面向全球工业企业提供延伸和成套服务的系统工程。 工业物流的出现源于工业发展进入高加工度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规模化集成生产方式得到普及,促使大型集成化生产平台出现,生产规模的大型货、集成化及流通全球化使工业物流的出现和普及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工业物流通过将企业订单管理、库存、运输、仓储管理、物料处理以及包装管理优化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物流过程 能与供应链整体动作保持同步,可有效 降低物流成本、缩短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减少整体库存水平。 工业物流与传统物流之间最主要的差别体现在内外部物流的一体化,工业物流企业在现有标准下打造出自己的物流平台,然后按照平台规定的要求接受大批量客户订单,进行物流服务。而传统物流企业是从接到客户订单要求开始重新设计整个物流计划,较为繁琐。从动作效率上来说,工业物流也高出一筹。
工业物流研究主体的界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工业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现代制造和高科技产业及基础工业三个领域开展调查研究。调查采用查阅文献和统计年鉴、发放调查问卷、与相关企业交流、咨询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等方式进行。
国内外工业物流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1.国际工业物流的发展基本阶段 国外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历程表明,制造业的发展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的发展又推动了制造业发展,两者良性互动。制造业的不同阶段 ,必然要求与这相适应的物流水平。目前,国际上制造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相应地制造业物流也经历了四个时期。 工厂式制造厂阶段。这一阶段初期企业生产效率不高,产品销售量不大,对物流的需求不很迫切。随着产口销售逐渐扩大,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销售成本的重要,现代物流开始萌芽。 少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阶段。随着制造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适应大批量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货物配送的物流组织方式出现。同时,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也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现代物流进入实物配送管理阶段。 “精益生产”阶段。以计算机技术 为基础的自动化和生产成组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制造业产品种类增加。此时,制造业发展对物流的要求不单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是把采购、制造、运输、销售等 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现代物流业进入一体化物流管理阶段。 “敏捷制造、柔性生产”阶段,它要求复杂多变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而开发新产品的最快路线,涉及从不同的企业中组织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共同完成各自功能,要求物流服务进入供应链的协同运作阶段,于是现代物流发展到最新的形式--供应链的管理阶段。 2.日本工业物流的发展经验 日本制造业物流发展水平世界领先,特别是日本政府为扶持物流产业发展所采取的一些宏观政策导向,使日本物流产业快速示增长,对北京的工业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是高度重视制造业物流发展,不断提高生产物流管理水平。 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为日本生产物流管理手段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管理等新的物流管理方式不断涌现;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不断增加;物流联网系统、物流汽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不断运用。 二是物流活动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很多制造企业为了强化自身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活动总成本,将企业的物流职能从其生产职能中剥离开来,成立专业子公司或通过第三方物流来提供物流服务,为此一大批物流子公司和专业物流公司应运而生,在促进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三是对物流信息的处理手段也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专业物流企业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上海工业物流的发展经验 上海的工业结构与北京基本类似,因此,上海制造业物流发展的相关措施值得借鉴。 1.上海制造业物流的发展特点 一是为制造业物流提供支撑的一批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制造业产业链逐步进入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阶段,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三是制造业物流不仅向制造业生产加工活动两端延伸,而且向生产加工活动内部拓展。四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大通关”信息平台打破制造业物流的行业、区域界定,实现一体化运作。五是回收物流、安全物流、环境物流逐步得到重视,促进了制造业 的可持续发展。 2.上海制造业物流的发展经验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重点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制造业物流,加强两业联运发展。二是加强供需对接,加快制造业物流市场培育,有效引导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扩大物流服务外包范围与深度。三是加强标准制定,根据本市特点,出台制造业相关标准。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制造业物流人才。
本文章转载自东莞市丰菱物流设备有限公司http://www.flwlsb.com |